沈萬三是周莊最出名的人物了。這位鄉下窮小子瞄準了元末海禁松弛的大環境,從貞豐澤國沿水路北上,在太倉劉家港出海通商,數十年的“走番”生意,為他積累了大量財富,也帶給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朋友——正儀人顧阿瑛。
顧阿瑛與沈萬三是走番的同行、半個老鄉,同樣也富可敵國,但他是個世家出身的文藝青年,精通詞曲音律。當年,顧阿瑛修筑在周莊以北六十多里處的“玉山佳處”中,私家豢養的戲班們唱和著風流云集,成為江南大地上情致最雅之地,成為“百戲之祖”——昆曲的發軔所在。
昆山民間有一個“顧阿瑛嫁囡”的傳說:當顧阿瑛把女兒嫁與沈萬三之子時,帶來的嫁妝里有一整船的水和一整船的炭火,展示了顧氏女兒“三年仍吃娘家水,千日勿用夫家火”的氣派。或許,這個船隊中,還有一支精巧熟練的戲班。
明書《云蕉館紀談》告訴我們,沈萬三擁有三個昆山腔的女樂班,他骨子里像個小孩,性喜玩樂,最愛秉燭夜游,與朋友們共賞醇酒,聆聽昆曲。一夜間,家中要消耗十幾甕酒、三十多只蹄髈,服侍、值更、灶房用到的人手,就有六十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