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支蒼老毛竹,洞穿了幾尊明朝石柱,纏住了下塘駁岸。一面老墻,坐南朝北,板著清朝的面孔,形同魔鏡,斑駁的圖案,游弋著光怪陸離的意象。
普慶和貞豐,兩座古橋,一東一西,默契遠眺,繁體的橋墩,用雷同的筆畫,雙雙按住了中市街的上塘和下塘,猶如一筆重墨,恰到好處地,描勻了古鎮的枯筆。